新闻资讯

News

孩子不合群 最直接的原因是父母过度“保护”

1156 人阅读 | 发表于 2022-04-22 | 来源:兔加熊

偶然得知表姐的女儿得了抑郁症,休学了一学期,兔熊君非常吃惊。


小女孩从小娇滴滴的,家人舍不得让她受半点委屈,整一个小公主,家人都围着她转,跟她说话也小心翼翼,温柔万分,怎么会抑郁呢?

原来就是因为家里娇惯,甚至挤牙膏、穿衣服、穿鞋子都有妈妈跟在后面帮她做,导致她什么都不会,觉得别人的帮忙是理所当然,凡事以自我为中心,到了小学,特别是五年级以后,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糟糕,受到同学排挤。

孩子不合群,遭遇校园霸凌,是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孩子的不合群,最直接的原因一定是父母的过度“保护”。


孩子不合群.jpg


1

父母过度保护 不是爱而是害

冯梦龙在《古今谭概》中讲了一则“翠鸟移巢”的寓言:翠鸟为了避免灾祸,开始时往往把它的巢筑得很高。

小鸟孵化出来以后,翠鸟非常喜爱它们,生怕它们不小心掉下来摔坏,就把鸟巢移低一些。等小鸟长出了羽毛,翠鸟更疼爱它们了,把鸟巢移得更低。这样,人们轻而易举地就把小翠鸟捉走了。

父母替孩子做得越多,越容易将孩子养废。

孙杨就是一个被妈妈保护得太好的“巨婴”。

从小学开始,妈妈每天给他炖汤、送饭,五年级时妈妈还要给他穿鞋子。

到了队里,这个大男孩还要别人帮他系裤腰带。

有时候临近比赛,妈妈不在身边他都会问怎么办。

他的生活,所有事情都离不开妈妈,没有自己的计划,也没有一点思想和主见。

家长过度的爱与包办一切,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的能力,难以融入社会,甚至影响一生的发展。

父母的保护本应是孩子自立的原动力,但在本该分离独立的节点上,却被父母牢牢“攥”在身边,以爱之名来剥夺孩子独立的权利,这不是爱,而是伤害。

孩子长大后不仅不会感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,可能还会恨父母让她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,丧失了自我。

武志红对溺爱有过一段精妙的阐述:“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。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,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“我”,给予过度满足。可以说,无限制地给予孩子,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。”

父母过度地保护孩子,与其说是保护,不如说是剥夺,剥夺了他们真正的成长、负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。

2
智慧的父母 都会“偷点懒”

孩子上学以后,孩子之间最明显的差距不是知识储备,而是生活自理能力,吃饭、睡觉、穿衣事事都不必家长操心。

儿童自理能力培养.jpg


为人父母,我们需要培养一个能够自力更生的人,一个飞离我们的庇护,仍然能在社会这片蓝天中自由翱翔的人。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。


托尔斯泰说:“假如一个人懂得怎样劳动和怎样去爱,那么他将拥有美好的人生。”


孩子幼儿园期间是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养成关键期,父母们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、吃饭;自己去洗手间、学会擦屁股,等等。


自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独立意识的发展。


有些家长习惯了所有事情都为孩子准备妥当,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,自理能力迟迟得不到提高。


带孩子出去玩,不允许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,帮他抢回玩具,帮他收拾“残局”,阻止孩子和“坏”孩子一起玩。


殊不知,游乐场和幼儿园就是个小社会,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是常有的事,如果能把握事件背后潜藏的教育契机,正确引导孩子如何如表达自己的想法、如何倾听别人说话、如何合作与分享,更利于孩子学会解决自己与同伴的冲突,提高社交力。


社交力强的孩子,拥有好的同伴关系,而同伴的支持,就减少了被霸凌的几率。


一项针对上海小初高学生的研究也显示:孩子的朋友数每增加1人,受霸凌的几率就会降低 6.76%。


所以,家长适当放手,培养孩子独立能力,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,培养社交技能,非常重要。


平日里,要时常使唤孩子,交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;另外,多带孩子锻炼身体,强健体魄,才有爆发力,才不容易被欺负。


儿童自信心培养.jpg


×
关注微信公众号
×
关注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