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News

无缘诺奖的第13年,村上春树通过跑步重新定义成功

2327 人阅读 | 发表于 2019-10-21 | 来源:兔加熊

当地时间10月10日下午1时,瑞典学院宣布2018年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·托卡尔丘克(Olga Tokarczuk),和奥地利作家彼得·汉德克(Peter Handke)。

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因故未能按时颁发,所以今年同时揭晓了2018和2019两届的获奖者。


可是,有一些作家,几乎每年都被视为获奖热门人选,却每年都与奖项失之交臂,他们被称为诺奖的“陪跑者”。

比如,日本作家村上春树……


成名甚早的村上春树多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,只不过次次落空,被称为“万年陪跑”。

今年,是他陪跑诺奖的第13年。奖项一公布,评论里一片同情的声音。



但村上春树本人倒从来不关心过自己能否获奖,甚至有些厌烦别人的安慰:

“一旦落选,就有许多人赶来看我,对我说:‘这次太遗憾啦。不过下次绝对能得奖。下部作品请好好写啊!’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,弄得心情复杂兮兮的,只好‘呃呃,嗯嗯……’地含糊其词,搪塞了事。”


事实上,他可能真的不太需要安慰。

一个人在近40年里每天不间断跑10公里,身心早已被运动锻造得刀枪不入了。

1981年,村上32岁,他把咖啡馆卖给了朋友,离开东京搬到船桥市安心创作。他开始戒烟、戒酒,过起了规律的生活。


每天凌晨四点自然醒,喝一杯咖啡,吃一块小点心,就坐在电脑前开始工作,从来不拖拖拉拉。早上九点以后开始跑步,10公里,雷打不动。

跑完以后就开始做翻译,到下午两点,就是随心所欲的时间了。这时候,他喜欢读书,散步,或者是做个饭,出门买张唱片,这一坚持,就是37年。


其间,他创作了《寻羊历险记》、《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》、《挪威的森林》、《1Q84》、《刺杀骑士团长》等经典作品,获得无数奖项,也成为了当代最知名的日本作家之一。

跑步,给了村上春树超越常人的韧性和耐力和旺盛的创作力。

不过,他开始跑步的理由却很简单——为了延长自己的创作生涯,他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,又能保持健康的方法。


很多艺术家由于不注意自己身体健康,才华和灵感会更快地燃尽枯竭。

作家到了某个年龄,有些人也会急剧地呈现出浓烈的疲惫之色,进入“文学憔悴”期,而无法创作更好的作品。

村上春树认为:让身体保持健康活力,才有持久的生产力。


当然,人总有会有想偷懒的时刻,坚持的决心就尤为重要。因为你第一天不去跑,第二天也大约不会去了。

所以他不仅跑步每天坚持,写作更是雷打不动,每天起来写作三四个小时。正是这样的坚持,才有了14部长篇小说,60多部翻译作品和几十次的马拉松的,这样的成绩让很多人一生都难以企及。


没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也没关系,多年来读者一直把村上春树和诺奖联系在一起,期望他拿奖,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认可,无冕之王。

村上春树总结了两个关键的能力:集中力和耐力,这是他成功的法宝。

集中力是将自己有限的才能汇集起来,倾注在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。

没有它便不足以做成任何大事,好好使用这种力量,就能弥补才华的不足和偏颇。

继集中力之后,必需的是耐力。

即便能一天三四小时集中意识执笔写作,坚持了一个星期,就说“我累坏啦”,这样依然写不出长篇作品来。

每天集中精力写作,坚持一年半载很简单,但坚持十年,三十年,必须拥有非常强大的耐力。

这两个能力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,可是,大部分人却很难做到!


比如集中力,我们很多时间被碎片化,比如工作的时候看看微博微信,玩玩手机,不断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上分心到另外的事情上去,等再切换回来进入状态,可能15分钟已经过去了。很多时间就在不知不觉的中浪费掉了。

耐力这事就更不用说了。坚持似乎是所有人的难题。

村上春树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,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跑步,养成了强大的行动力和专注力。他再用这种行动力和专注力去坚持创作。

可以说,运动,是村上春树创作的源泉和保障。




除了村上春树,许多成功人士的秘诀,都是源于对自己人生充满掌控力。

CCL 领导力调研机构,曾发布过一份报告:

《财富》 500 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中,找不到一个体重超标的人。原因就在于,大多有运动习惯的人,都拥有着强大的自律。

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被誉为「中国最帅外交官」。66 岁的他处理繁琐的外交工作时,游刃有余,具有大国风范,却不想这样优秀且忙碌的人还是一位运动达人。

2015 年 3 月,王毅在瑞士参加会议期间,一组在日内瓦湖边慢跑的照片走红网络。照片中的王毅外长体态轻盈、步伐矫健。让人不得不感叹他强大的自律感。



国内还有一位热爱跑步的商界大佬,那就是潘石屹。

潘石屹的夫人张欣也是跑步爱好者,两口子在微博上经常晒出跑步记录,远到巴黎、纽约,近到北京的天坛、奥森跑步公园。

潘石屹在接受采访时,谈到运动后自己的变化:

“我觉得最明显的变化是情绪。成年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,有时候难免会抑郁、不高兴,但是跑完后心情马上就能愉悦起来。”



我们常说:身体是一切的本钱,也是梦想和未来的真正支撑。

但仍然有很多父母在孩子该不该多运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分歧:以为运动是浪费时间和体力,完全不放在心上。

有一项统计表明,从1991年开始,中国人的身体活动总体水平下降了44.9%以上,

缺少运动对儿童的影响非常明显:30%的儿童因缺少运动导致肥胖,体质下降,进而影响学习能力和成绩。

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,体型过胖或者过瘦,近视眼的青少年人群数量急剧增长。



原因就在于电脑/手机游戏、垃圾食品、久坐少动的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大量侵害和不良影响。

而目前,已经有无数科学研究证明,运动教育不但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更加健康,对于孩子性格的塑造,更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达到的。

除了让孩子乐观、坚强、还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、行动力等等,这些,都是未来成功必备的素质能力,而只有通过运动,才能达到。

一个缺乏运动的孩子,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负责,又如何去掌控未来的人生呢?



×
关注微信公众号
×
关注微信公众号